姓 名:朱俊杰
职 位:专家智库主席
组 别:纳米材料专家组
个人简历:
朱俊杰: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大洋洲超声化学学会主席,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纳米生物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工作涉及生物纳米电化学、纳米与生物成像、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等。近年来,在基于纳米探针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开发、面向肿瘤的纳米诊疗系统的构建以及新型生物燃料电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连续入选爱思唯尔(2014~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及2018~2023 Web of Science交叉学科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现担任《Analyst》、《Biosensors》、《Frontiers in Sensors》、《Current Smart Materials》和《分析科学学报》杂志副主编。
研究方向:
电化学发光 (ECL) 是一种可控的化学发光形式,其发射强度受电极表面电压的影响。通过与光学显微镜的结合,ECL成像技术在研究高时空分辨率的生物相关事件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我们课题组在自制ECL显微镜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单颗粒和细胞的分析的成像技术。例如通过调节ECL显微镜可以监测蛋白冠的形成动力学,在比较了不同复杂体系和不同纳米药物载体的蛋白冠形成动力学后,通过钌联吡啶和多种蛋白质在不同载体表面的竞争吸附,证明了该技术的通用性和准确性。为了提高ECL成像的灵敏度,我们采用了温度调节的ECL成像策略。由于ECL发射层受ECL反应路径的影响,我们记录了温度升高的细胞的ECL图像,从而提供了在特定高度内灵活调节成像范围的方法。为了提高空间选择性,我们报道了一种位点选择性热增强电化学发光显微镜,通过在电极-溶液界面处原位产生微米级的热点使得发光强度提高63倍,外加电压提高0.2 V。为了提高空间分辨率,我们也开发了单细胞成像的受激发射路径,该显微镜使用聚焦的红移光束将自发ECL转移到受激ECL,从而可以选择性和可逆地调整来自均质溶液、单个颗粒和单个细胞的ECL发射。此外,与共聚焦ECL模式相比,单细胞基质粘附的清晰度提高了2 - 3倍。结果表明,ECL显微镜提供了一种新的单颗粒和细胞可视化方法,拓展了ECL技术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